Error message

Deprecated function: The each() function is deprecated. This message will be suppressed on further calls in menu_set_active_trail() (line 2405 of /home1/acsdcus/public_html/ChinaCup/includes/menu.inc).

从两首歌说到泰戈尔的《仿佛》

摄于两航起义滞留曼谷期间,母亲总哼唱《月牙五更》的日子。那年我5岁,大哥抱着的小弟刚满月。


在人生中,对人、对事、对地方的一些记忆,往往会和一首歌曲联系在一起。

我父亲早年是上海隐蔽战线的一员,公开身份是中航高级职员。国民政府末期,因组织遭到破坏,他单枪匹马避走他乡,去担任航空公司曼谷办事处的处长了。母亲随后带着五个儿女也去了泰国。后来,父亲又先赴香港,参加两航起义。因为他担任了起义发言人,致使母亲和我们六个孩子的中华民国护照被吊销。那时,刚出生的小弟刚刚满月。

母亲和孩子们滞留曼谷期间,窃贼和帮佣内外勾结,我家曾两次遭窃。那时母亲总是哼唱着一支哀伤的歌,几十年来我始终记得那曲调,至今会哼。那时我不过五岁而已,对歌词就不甚了然了,只记得声音是“孟姜女桃花枯本长城 ……”什么的,及至年长,我猜想母亲的歌词或许应该是“孟姜女逃荒苦奔长城……”?

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,我在此地一家华语电台作文化节目编辑时,一个偶然的机会,才得知那首名为《月牙五更》的东北二人转,竟和母亲在泰国哼唱的小曲儿一模一样!

两航起义归来,1952年我家自天津定居北京,我在北京生活了35年。“文革”结束不久,我和母亲去我家胡同对过的圆恩寺影剧院看《城南旧事》。当影片中响起《送别》的歌声“长亭外,古道边,芳草碧连天……”时,身边的母亲竟情不自禁地大声同唱起来!我连忙止住了母亲。

母亲十五个月大父母双亡,由教会收养长大。她酷爱音乐,极具艺术天分。青年时期母亲积极参与了《五月的鲜花》作曲者阎述诗的音乐活动,出演过进步歌剧《梦里桃园》的女神。我想,《城南旧事》中的《送别》,一定让母亲想起了她年轻时代的人和事。

母亲已故去多年,但《月牙五更》和《送别》永远和母亲连在了一起……

今年,《中华杯》美国青少年汉语朗诵比赛的指定作品,都选自北岛选编的《给孩子的诗》。中学组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《仿佛》,冰心翻译。

《仿佛》开头的诗句是这样的:
“我不记得我的母亲,/只是在游戏中间/有时仿佛有一段歌调在我玩具上回旋,/是她在晃动我的摇篮时所哼的那些歌调。”

泰戈尔对母亲的记忆,也是与歌调联系在一起的!

印度诗人泰戈尔(1861.5.7—1941.8.7)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。他13岁失去了母亲,《仿佛》是他65岁时,用第一人称写作的。

岁月流逝,母亲的形象在生活的沉淀中日渐模糊。在“仿佛”和“清晰”、“不记得”和“记得”之间,遗憾与哀伤在年过花甲的泰戈尔心中激荡。

在《仿佛》这首诗中,泰戈尔穿越了50多年的时间,表面上说“我不记得我的母亲”,而实际上,诗人把形象已经模糊的母亲化作了“歌调”、“合欢花的馨香”、“外望的蓝天”……。母爱相伴相随于诗人的整个人生。
童真和母爱是泰戈尔诗歌的一大亮点。

我喜欢泰戈尔的《仿佛》。一位65岁的老人在暮年孤独中,感怀自己最亲的人,母亲。诗人文字的深意,意蕴的厚重,如果依托朗诵者深沉浓烈的情感,吐字有力,音量不大,有时甚至带有嘘声成分的朗诵,那将是何等美妙的音声享受啊!

《仿佛》》徐涛(朗诵表演艺术家)朗诵录音